|
|
|
十六、十七世紀大航海時代,東亞已為歐洲強權所覬覦,紛紛經由海洋前來東亞貿易。荷蘭在十七世紀初期兩次侵入澎湖,都被明朝派兵驅離。1624年荷蘭轉進台灣。荷蘭東印度公司統治台灣38年(1624-1662),是第一個有系統統治台灣部分地區的政權。對於台灣原住民,荷蘭人以征討、安撫、教化手段交相運用,並將台灣分為四大地方會議區,每年定期召集各社領袖,宣達政令,但真正有效統治的地區僅限南部。傳教是荷蘭人教化原住民的重要手段,1627年開始在新港社(今台南新市)設立學校,教授聖經等課程。傳教士以羅馬字拼寫當地原住民語言,這種文字稱作「新港文」,直到十九世紀初還被原住民使用。
該時期西班牙帝國版圖已及菲律賓,西班牙人沒有繼續北上佔領台灣,反而是荷蘭奪得先機。直到1626年,為了突破荷蘭對馬尼拉的貿易封鎖,才出兵雞籠,並逐步征服北台灣。西班牙人在北台灣16年(1626-1642)的殖民統治,無力驅逐南部的荷蘭人,也無法賺取足夠的利潤來維持駐軍的花費,又受到台灣住民的攻擊,因此在菲律賓發生伊斯蘭教徒反抗事件後,西班牙人就縮減駐軍,給了荷蘭人可趁之機。最後在1642年荷蘭人攻陷雞籠,結束西班牙人的統治。 |
|
|
|
|
1644年,清軍由明朝將領吳三桂引領入關,打敗流寇李自成的軍隊,清朝從此取代明朝成為實質統治者。明朝遺臣鄭成功以反清復明為號召,領軍和清朝對抗,期間曾一度以大軍包圍金陵,但功敗垂成。失敗後,鄭成功軍隊元氣大傷,且面臨軍糧不足的問題。為了解決大軍的後勤給養,鄭成功決定前往台灣。1661年鄭成功親率將士二萬五千、戰船數百艘,自金門料羅灣出發,經澎湖向台灣進軍。經過攻打圍城,將近一年,荷蘭大員長官揆一修書予鄭成功,表示同意「和談」。幾經談判,荷蘭向鄭成功屈服,退出台灣。鄭成功建立台灣第一個漢人政權,史稱鄭氏時期(1661-1683年)。為了解決軍糧不足問題,鄭氏軍隊分赴各地耕作,從而壓縮了原住民的生活空間,引發原住民的反抗,其中1670年大肚番王部眾之一的沙轆社,在鄭氏軍隊鎮壓下,幾乎滅族。1681年鄭經過世後,發生政爭,導致人心不安,清朝趁機攻台,結束鄭氏政權。 |
|
|
|
|
1683年,清朝政府派鄭成功前部下施琅率領清軍,終於擊潰了鄭克塽,鄭克塽向施琅投降,薙髮易服。鄭克塽降清後,康熙皇帝對留台棄台仍然未決,朝中官員對於台灣是否收入版圖,分成兩派。主張棄台的官員認為台灣遠在海外,人口稀少,防守不易,不如放棄台灣,只保留澎湖,做為東南諸省的軍事屏障,把台灣島上的移民全部遷回大陸; 贊成留台官員以征台功臣施琅的意見最為有力,認為台灣土地肥沃,從戰略的角度來看,可以擔負起防衛東南各省的戰略位置,即使需耗用國家經費,也應保住台灣。1684年,康熙皇帝思考兩派意見後,接受施琅等贊成派官員意見,決定將台灣納入版圖。
清朝雖將台灣納入版圖並派官治理,但態度消極,對移民台灣者多有限制,又將原住民分為「生番」(指僻處深山,未歸順者)、「熟番」(指服從政令,繳稅服役者),並以「土牛紅線」為界,採取漢番隔離政策。一直到同治年間牡丹社事件後,在沈葆楨奏請下,清廷態度才轉趨積極,鼓勵漢人來台,推行新政,同時開山撫番,增設廳縣,其中恆春縣、埔里社廳、卑南廳很明顯地即為撫番政策下的措施。光緒年間清法戰爭後,清廷更將台灣升格為省,指派劉銘傳為台灣首任巡撫。劉銘傳繼續強化台灣的各項建設,對原住民則採取「恩威並施」的策略,一方面在台北開設番學堂,另方面在大嵙坎(今桃園大溪)設全台撫墾總局,處理開墾與原住民事務。
自施琅於1683年攻取台灣,至1895年甲午戰爭馬關條約割讓台灣給日本止,共計212年,是至今統有台灣最長的政權。 |
|
|
|
|
日本自1895年取得台灣之後,為有效殖民統治,對台灣進行多項調查,並實施各種基礎建設,使台灣的現代化程度更具規模,但特殊的「總督府體制」,也讓多數的台灣人蒙受差別待遇的陰影。對於強悍的台灣原住民,日本原採安撫政策,至第五任台灣總督佐久間左馬太上任(1906-1915)後,因為對山區資源的迫切需求,展開「理蕃」事業,不斷出兵山區,再以宗教、教育手段安撫原住民。但日本對山林資源的開發,使得原住民獵場大為縮減,甚或侵犯其祖靈聖地;日本警察的威權超越其部落的領袖;日本人徵調原住民超時的工作、超低的工資,在在引發原住民的不滿,終於在1930年爆發霧社事件,台灣總督府強力鎮壓,出動飛機、大砲,甚至使用毒氣,歷時兩個月,不願投降的原住民退往山中,集體自殺,倖存者被遷居川中島(今南投仁愛清泉部落),此事件導致當時的台灣總督石塚英藏下台。
1937年中日盧溝橋事變,台灣隨之進入到戰時體制,日本宣揚「大東亞共榮圈」擴大戰爭,台灣更成為其南進的跳板。1937年日本先招募軍夫、軍屬,1942年起又採「志願兵」制度,招募軍人,也以「高砂義勇隊」、「高砂特別志願兵」名義,多次動員原住民。1945年二次大戰日本戰敗,退出台灣,統治台灣共計50年。 |
|
|
>TOP |
|
|